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(康軒版)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,是小學階段第一次接受自然課的磨練。為了知道學生對於課程的了解,設計一張結合拍照的學習單-植物大挑戰。內容包含葉緣(鋸齒、平滑完整)、葉脈(網狀脈、平行脈)、葉序(互生、對生、輪生及叢生)、完全花、雌花及雄花。
第一次的嘗試,除了學生拍照技術及編碼的問題外,還發現學生有一些迷思,如輪生(小花黃蟬)與掌狀複葉(馬拉巴栗)會搞混。
 |
小花黃蟬(輪生) |
 |
馬拉巴栗(掌狀複葉) |
 |
馬拉巴栗(互生) |
我想學生搞混了「節」的定義了,葉子在莖或枝條的生長位置稱為「節」。馬拉巴栗莖的節只長了一片葉子(掌狀複葉),應該是互生不是輪生。
葉子的定義
一般而言,植物的葉子外部構造都具備有葉身與葉柄,並且著生於植物的莖上。
葉子分類:
葉子是植物分類的最重要依據之一,植物學家透過葉子,可以辨識和分類各種植物。簡單的說只有單葉和複葉兩種。
註:葉柄的特徵就是「葉柄基部」比較肥大,且在「葉柄基部」上方長有「腋芽」,下方長有「托葉」。
單葉的定義:在葉柄上只長出一片葉子,則這片葉子就是「單葉」。如構樹或火炭母草。
 |
構樹(單葉) |
 |
火炭母草 |
複葉的定義:在葉柄上長出二片以上的葉子,則這片葉子就是「複葉」。
註:在複葉上的每一片小葉子,稱為「小葉」,而支撐這些「小葉」的類似葉柄支持柱,稱為「葉軸」。
複葉的種類依其形狀又可分為二出複葉、三出複葉、單身複葉、羽狀複葉、掌狀複葉等。
二出複葉:總葉柄頂端長有二片小葉片,就叫做「二出複葉」。
 |
蒜香藤(二出複葉) |
三出複葉:總葉柄頂端長有三片小葉片,就叫做「三出複葉」。
 |
茄冬(三出複葉) |
單身複葉:在葉柄頂端長出兩片連在一起的小葉,就叫做「單身複葉」。
註:單身複葉是三出複葉的退化。三出複葉的兩側小葉退化,僅存一小葉,因其形似單葉,但葉軸與葉片之間又有關節,故取名為「單身複葉」。芸香科柑橘屬的植物都有此特徵。
 |
金桔(單身複葉) |
羽狀複葉:小葉像羽毛一樣排在葉軸的兩側,就叫做「羽狀複葉」。可以分為根據羽狀排列的層次再分為一回羽狀複葉、二回羽狀複葉、三回羽狀複葉,依組成羽狀的葉子數量再分為奇數羽狀複葉、偶數羽狀複葉。
 |
冇骨消(一回奇數羽狀複葉) |
 |
阿勃勒(一回偶數羽狀複葉) |
 |
鳳凰木(二回羽狀複葉) |
 |
台灣欒樹(二回羽狀複葉) |
 |
苦楝(三回羽狀複葉) |
掌狀複葉:總葉柄頂端以放射狀長出許多小葉,形狀像打開手掌一樣,就叫做「掌狀複葉」。學生常常會與葉序的輪生搞混了。
 |
馬拉巴栗(掌狀複葉) |
所以椰子類也是一片葉子。
 |
酒瓶椰子 |
這也是一片葉子
 |
觀音棕竹 |
這還是一片葉子
 |
鵝掌柴 |
看完這麼多葉子,你是不是對「一片葉子」有進一步的了解。下次看見「葉子」時,可以好好的觀察,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